2017 年9 期 第25 卷
急诊急救

亚低温治疗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曾庆铨,刘双平,刘美玲
- 单位:
- 解放军第175医院急诊科
- 关键词:
- 心肺复苏术; 低温,人工; 治疗结果;
- CLC:
- DOI:
- Funds:
摘要: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2013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鼓膜温度、鼓膜温度达标时间及自主循环恢复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出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RVI)、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 Pmax)],复苏后即刻及复苏后12、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2周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鼓膜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鼓膜温度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MAP、CVP、GED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R、CI低于对照组,SVRI、d Pmax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即刻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24 h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延迟记忆能力评分、即刻记忆能力评分、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及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利于减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Reference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