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 期 第24 卷


心力衰竭患者周围静脉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金珍,张玉岭,王翠,刘文仲
- 单位:
- 河北省黄骅市神农居医院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周围静脉压;
- CLC:
- DOI:
- Funds:
摘要: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周围静脉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黄骅市神农居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周围静脉压、神经体液指标〔包括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及超声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壁增厚率(ΔT)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并分析周围静脉压与神经体液指标、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周围静脉压及血清NT-pro BNP、R、AngⅡ、ALD、NE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SV、LVFS及ΔT高于治疗前,室间隔运动幅度大于治疗前(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静脉压与血清NT-pro BNP(b=1.384)、R(b=1.093)、AngⅡ(b=0.896)、ALD(b=1.178)、NE(b=1.445)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b=-0.884)、SV(b=-1.102)、FS(b=-1.383)、ΔT(b=-0.918)、室间隔运动幅度(b=-1.196)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周围静脉压明显降低,周围静脉压与神经体液调节、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Reference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