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0 期 第24 卷
论著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张磊,蒋文芳,吕光宇
- 单位:
-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 关键词:
- 颅脑损伤; 肺水肿; 呼吸,人工; 俯卧位;
- 中图分类号:
- DOI:
- 基金项目:
摘要: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采取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3 d、5 d时氧合状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时间和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12 h、24 h、3 d、5 d时Pa O2、Sp 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MAP、HR、CVP及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5,P=0.108)。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颜面部皮肤受压红肿,转为仰卧位后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S患者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预后等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