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优先出版

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4

【摘要】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术后能够恢复正常血供,少数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较难达到预期,冠状动脉内溶栓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效途径。尿激酶原在急性栓塞性疾病的救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关于其在STEMI患者PCI中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在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36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CK-MB、cTn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CK-MB、cTnI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 CK-MB、cTnI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 CK-MB、cTnI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24、36 h CK-MB、cTn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12 h,治疗后36 h CK-MB、cTnI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24 h(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心肌梗死面积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心肌梗死面积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24、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后12 h,治疗后36 h心肌梗死面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后24 h(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PCI中有明确应用效果,其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改善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 54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1.00.281